联袂网 · 次浏览 · 2017-10-17
又一家百年日企,深陷造假丑闻!
10月8日,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强令下,神户制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承认其长期篡改铝、铜等制品的出厂数据,并把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标注为合格向市场供应。
丑闻一出,令日本市场和社会震惊!
神户制钢所是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已有百年历史,主业为钢铁生产和销售,其66%的产品供应给日本国内,全球一半的汽车弹簧也产自该企。
据报道,神户制钢所于今年8月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在对过去10年的产品进行整体调查后,也发现有部分数据被篡改。
也就是说,神户制钢所的“数据篡改史”可追溯至10年前!
一家造假,全行业哭瞎。丰田汽车、三菱重工等200多家日本企业受影响,波及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新干线列车,斯巴鲁、马自达等汽车品牌,甚至美国波音客机……
还没完!丑闻发酵
丑闻还在持续发酵。神户制钢所除铝、铜制品以次充好外,铁粉产品也曝出篡改数据问题。
最新确认的消息则是,这些问题产品甚至已流入日本国防领域。当地时间10月10日,日本政府经济产业省就此事召开记者发布会,表示神户制钢伪造强度制品可能被应用到防卫装备上。
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株式会社、SUBARU(斯巴鲁)四家企业确认,其生产的国防用品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问题铝制品,但是否有安全问题目前还在确认中。
防卫省也承认,有问题制品被应用到飞机、导弹等部分防卫装备上。
神户制钢高管道歉
《日本经济新闻》表示,神户制钢所的篡改丑闻将殃及飞机和汽车制造等众多行业。例如,波音公司采购的飞机机翼等大量部件就来自神户制钢所提供的材料。
此外,三菱重工也表示,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三菱支线客机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问题产品”;法新社同时报道称,日本“新干线”列车、英国高铁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出产的铝。
丑闻爆发两天之后,神户制钢周三(10月12日)早盘股价再跌17.8%,11日已跌22%,公司市值缩水超过1/3,债券利差飙升至纪录最高位。
跌落神坛
几十年来,日本的汽车、飞机和子弹列车制造商都在使用神户制钢所提供的原材料。现在,这桩丑闻给日本精密制造业的声誉蒙上了新的阴影——要知道,精密制造业是日本的经济支柱之一。
实际上,这不是神户制钢所第一次曝出造假丑闻,放在整个日本企业界也不是一个孤立事件。
以汽车行业为例,2016年4月20日,日本三菱汽车,承认油耗造假。不到一个月,日本铃木汽车也承数据造假。2016年7月,全球气囊市场占有率高达20%的日本高田公司被曝篡改测试数据……
在家电领域,东芝、奥林巴斯被曝财务造假,虚报税前利润。
在建筑领域,日本旭化成建材公司和日本东亚建设工业公司,先后被曝偷工减料。
在食品领域,北海道某烤肉连锁店以次充好。
在化工领域,日本肥料企业太平物产造假。
……
9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罗列了近期一连串令“日本制造”黯然失色的造假丑闻——
上个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发现日产汽车使用无资格员工负责整车检查。日产不得不宣布停止销售6万辆新车;
10月2日,日产汽车社长兼CEO西川广人在记者会上就不合规范事件道歉。
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召回数百万台汽车;
去年4月,三菱汽车爆出“燃效门”,媒体调查后,该公司承认,对旗下多款汽车的油耗数据弄虚作假。而这一造假行为已经持续了25年……
2016年4月,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承认,该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存在违规操作。
如今,钢铁企业篡改数据的做法,更进一步动摇了日本制造“高品质”的根基。
“尽管暂时没有爆出安全问题,但这严重波及日本制造业的名声。”新加坡《海峡时报》称。
美国《纽约时报》也评价道,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破坏的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声誉。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对此,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说,这些接二连三的丑闻已经对日企的信誉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给人的印象是不会造假的。”陈言表示:“而神户制钢所、日产汽车、高田公司等,都是很有名气的大企业,出现造假丑闻,这是不应该的事情,也是少有的现象,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一直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日本制造是品质的代名词。小到眼药水,大到电饭煲,连马桶盖,中国大妈都跑到日本抢购。这些接二连三的丑闻已经对日企信誉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高高在上的日本制造,为何花样作死?
造假背后:丧钟,是自己敲响的!
日本本土市场的萎缩、创新意识不足,日企竞争力持续下降。日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1996年的99家,锐减至2017年的51家。
日本“财富世界500强”企业锐减
为了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部分日本企业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造假。
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三年里,神户制钢的业绩每况愈下,从2010年890亿日元净利润下滑到2012年的负181亿日元。
从神户制钢的三大事业群(材料、机械、电力)来看,材料(钢铁、铜等材料制品)事业是下滑幅度最大,对神户制钢业绩影响最大的部门。
图中橘黄色色块为材料事业群,可以看到其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快,2012年大幅度亏损。
日本神户制钢所生产的部分产品,因为不能达标,便在10年前,有组织地篡改性能数据,提高“竞争力”,以“完成出货目标”。
东芝、奥林巴斯更牛,直接进行财务造假,虚报税前利润。
造成这样问题的原因或许有三方面:
一个是制造业的瓶颈问题,实体经济越来越难有大幅度差异化的创新,而实际生产中又有很多成本如专利广告加进来使日本的制造业面临危机;
另一个是日本社会老龄化带来的人力资源匮乏,造成了今天日本制造业乏力的状况;
再一个是创新对日本企业并没什么大用,因为他们缺少的是市场。此次神钢造假也许是一个标志,表示着以“曾经的丰田”为代表的,“日本精益化生产”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东芝断臂、夏普卖身、三菱造假、高田破产……很多曾经名动天下的企业都慢慢的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日本的制造业确实在衰退中。
跌下神坛,确实是身不由己;但丧钟,却是自己敲响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毁掉它只需要一天。
在上世纪70-90年代,日本货质量确实是比中国货好得多,于是很多人就形成了一辈子无法改变的刻板印象:日货质量好。日本人也知道你们有这个印象。就像是某个一贯成绩优秀的好学生,必须得维持自己好学生的形象。但后来这个好学生发现,韩国人和中国人都赶上来了,自己已经没办法维持竞争优势,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作弊,靠作弊来维持形象。所以,日本公司的这种造假行为不是个案,是普遍现象。
中国制造崛起
如果上述事件说明的是日本制造业成品出现了问题,那么“神钢”事件说明的是,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的基础制造业也出现了问题。
“日本制造”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日本制造走下神坛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日本本身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随着世界市场的变化,日本制造的成本日渐升高,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和垄断,开始故步自封,已经渐渐无法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二是日本的制度开始趋于僵化,创新乏力。日本媒体曾指出:“有些人可以20年呆在同一个岗位,每日只干同一件事而不会多问。”
“日本制造”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追求极致。这本来是好事,但这个时代的竞争,焦点已不仅限于更加优化的工艺能力,更需要颠覆式的创新。
三是“中国制造”带来的竞争压力。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企业家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使得“中国制造”在与世界水平“失联”多年之后,重新找回了自身定位,已经开始挑战日本制造业的高成本模式。
富士、索尼、松下,这些曾经创造神话的品牌,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而华为、中兴、长城汽车,已经悄悄开始了中国创造的全球化布局。
今天,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做衣服、造鞋等简单工艺,一个接一个的制造业神话不断涌现:高铁、大灰机、卫星、载人航天、航空母舰……
从成本和技术,质量,三方面对日本制造业巨塔形成了全方位的挑战。
因此,当“日本制造”的技术优势,逐渐被其他国家赶超,企业若想维护自身的品牌地位,不得不追求销售业绩,因为这关系到生死存亡。
下一篇:中国创投文化节系列报道(一)
v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