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袂网 · 次浏览 · 2017-01-11
很多人都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艰苦努力,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好不容易升上了一个很不错的职位后,却止步不前了。虽然此时工作上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见识也开阔了,能力也增强了,也具备一定的管理技能了,结果却遇到了职业的“天花板”,难以进一步晋升。尤其是35-45岁这个年龄段的成功人士,职位干到总监、高级经理之类的,会更加感到困惑。并且,到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活基本上都稳定下来了,如果再重新找一个机会的话,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所以,何去何从?在选择面前往往都犹豫不决。
在外人看来,那些在职场处于高职高薪的人很是让人羡慕,殊不知看起来很是光彩照人的工作背后,却是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尽管事业上一路飙升到较高的职位,可是突然产生失去了目标的惶惑与困扰,下一步该怎样走呢?晋升的机会已是遥遥无期,当年提拔过的职场新秀如今已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自己现在占据的这个职位早已虎视眈眈。面临被新秀淘汰的命运,是暂时守住自己这个饭碗浑浑噩噩度日,还是放弃手中这份“鸡肋”再重新选择重新拼搏?
现实生活中,碰到职业“天花板”的人不在少数,杨华就是其中的一个。
杨华今年35岁,在某外企做驻北京分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该公司在中国北方市场的销售。
销售经理,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年薪丰厚,大权在握,工作时间还算自由。而对于杨华,却有了一种新痛苦。没有别的,就是遭遇到了职场“天花板”。即使工作表现再出色,销售业绩再创新高,杨华职位的至高点也永远只会是一个销售经理。虽然公司里比销售经理大的职位并不是没有,但是永远轮不到杨华的头上。因为公司有个惯例,那个位置永远属于公司总部直接派人来担任。杨华现在的顶头上司就是由总部派来的。这种职场尴尬,杨华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了。
当初杨华大学毕业时进的公司也是这种情况,在那家公司杨华干了六年,从底层干到部门经理便止住了。杨华毅然放弃了那份职位,重新“充电”去读MBA。MBA毕业后,来到现在这家外企,结果又是重蹈覆辙。
如今已过了而立之年,杨华也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敢于放弃一切、从头再来的年轻小伙,现在纵使不为自己着想,也要想想家里的妻儿老小,所以种种犹豫随之而来。想自己开个小公司独立创业。虽然凭自己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和长期建立的客户关系,足以支撑小公司发展下去,但是风险无法预计,很可能的结果就是还没等到赚钱就已经把全部积蓄都压上去了。况且自己的太太当年因为怀孕生子放弃工作,如今是一个典型的“全职太太”,根本没有收入保障,而小孩的成长培养又需要很多钱。杨华思前想后,还是依然困惑不已。
看来,高薪一族也在为职业的“天花板”而穷忙。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即29岁以前,属于青春“保质期”,29岁以后,就Timeout(过期)了,所谓的29岁现象。因此,如要在青春岁月里有所突破,创出一番事业来,就宜赶在青春“过期”之前。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若将这句话解释为“人生能量的迸发应及早开始”,那么,这样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创业,商界中众多风云人物,就是这个注解的最佳代言人。
本文转自今日头条,为头条号作者发布
上一篇:如何找到创业的启动资金?
v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