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交锋】资本市场如何助力双创? 收藏

联袂网 ·  次浏览  · 2016-07-30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下,创业者们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的同时,中国投资市场达到了空前的活跃,在解决部分资本缺口与产业之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样一个时期,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地助力双创?7月20日,2016中国创投峰会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论坛精彩举行。

   该场圆桌论坛由财视传媒CEO、传播达人汇理事长张刚先生主持,他接连抛出创业者和企业家们关心的多个重磅问题。壹号柜董事长赵忠义,启迪种子基金董事总经理张指浩,引力波资本董事长孟祥昇,新时代远景(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峰,北方工业股权交易中心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浩等5位嘉宾分享了各自观点,对张刚先生抛出的问题一一回答,交锋激烈。

   以下是精彩内容实录:

   张刚问①:

   资本、团队、模式、战略、人才......各位大咖如何按照重要性排序?

   李浩:资本一定是第一位的

   资本一定是第一位的。我认为所有的创业企业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必须得有钱。没有钱就什么都干不成。可能有的人认为我这样说很俗气。但是我认为,如果一个创业企业没有钱,可能会寸步难行。反之,如果有钱,没有人才,可以花2倍的价钱;如果没有科技,可以建实验室;如果没有品牌,可以上中央电视台……我相信,只要有钱,对于企业的发展,能给解决基础问题。当然,我讲的不是绝对的,而是基础,在所有的生产资料中,我认为资本是最基础的。

   陈永峰 :投资人关注风险、回报、需求相符度

   从投资人角度来看,首先风险最重要。如何看风险问题呢?第一,这个创业团队是不是有实力;第二,整个经营计划和方案是否可靠、完备;另外,创业团队的创始人是否具有领导力。这三点是后期规避风险最关键的要素。

   其次,作为投资人还特别看重的一点是回报。没有回报的投资当然是不予考虑的。在这个方面,作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应该把企业的本身价值的可持续性以及未来能够在IPO使企业内在升值的空间做大。这是我对创业者投资比较看重的。

   最后,还要看创业者对资本的需求量是不是与他当前的企业发展状况相符合。如果要的少了,那么对他第二次融资会带来麻烦和阻力;要的多了,对他自身产业的稀释比较大。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觉得以上这三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孟祥昇:比钱更重要的是资本带来的资源对接

   主持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多选一的排序问题,对我们做实务的来说是难以回答的。如果非要做一个排序,那么我认为第一位的是团队,第二位的是战略,资本是往后排的位置。在以往我们看的一些项目中,如果是三流、二流的人做一流的事,最后失败的概率几乎是100%;如果是二流的事由一流的团队来做,他会及时转向和调整战略,这种胜出概率要比前一种组合大得多。从实践来看,这些创业者第一次规划的项目到他最后成功的项目,这之间一般要至少变换两三次甚至会更多。这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可以选择一个绝对正确的道路。为什么说第二位是战略呢,因为创业这事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在不断试错和适应环境前进的过程。战略决定着方向,决定着对总体环境的判断力;如果战略错误,就是南辕北辙了。其他剩下的一些都是执行层面的事情。资本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催化剂和加速剂的作用。资本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企业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只要项目靠谱,是不难获得融资的。但是创业者需要清楚需要什么样的钱。比钱更重要的是资本带来的资源对接,包括对公司的战略规划、股权调整、治理结构改善等,这些都是比资本本身更重要的。

   张指浩:最关注的还是团队

   刚刚主持人提到的这几点要素基本就是创业必备的要素,都得需要。真的要排序的话,跟场景有关系。站在我的角度,我是做天使投资的,我最关注的还是团队。团队核心的创造力和团队的协同能力是用钱买不到的。资本的力量更多的时候是杠杆的作用,撬动的是高智力活动的创业项目。这类项目绝对跟人有关系。在技术在创新上的投入,这些投入在早期的时候跟资金是没有太多关联性的。而团队的创造力恰恰就是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过程,资金一定也是随之而来的。资本也会亲赖于这样的团队。第二就是这个团队能否站在一个大的市场空间里考虑问题。我们之前接触很多的创业团队我把他们称作“死磕型创业”,没有什么技巧、技术和思考,或者没有创造和创新。这种创业项目基本上有钱也无法存活下来。希望他们能够有大的战略目标有大的市场空间足够团队施展。第三个方面需要横向的比较,在同一个行当和领域中,竞争状态和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不是跑在前面的几名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可能。可能做成一个好的生意,但是很难做成一个大的事业。 

   从风险投资角度讲,我们最关注的是成长性,就是企业的成长速度如何。比如我们之前投资的轻客自行车,两年不到的时间从两千万的估值成长为一个B轮五亿估值的公司。项目成长性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点。虽然我们手中握有资金,但是资金的力量是无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的。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绩,都来源于我们所处的清华科技园的地源优势,来自于清华、北大优秀的创业者和优秀的智力活动的创业团队,他们的发展和创造力带来了我们的成绩。很多时候,我们的幸福感来源于这些创业公司和创业团队。

   赵忠义:最核心的还是团队

   如果创业,这几个要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分层次看待,其中最核心的还是团队。

   为商业模式是团队设计出来的,最初的设计也不一定符合市场的要求,用户到底需要什么也不一定了解,服务过程中产品不停地迭代,模式不断改进,而不是设计完就一劳永逸。略也是人设计出来的。资金也是团队融过来的。因此,整个创业过程中最核心的还是创业团队,其他都是属于第二层次的。

   团队要从两个维度来看。第一是层次感。团队中至少有三类人,第一是要有一个带头大哥;第二是要有几个联合创始人。需要注意的是股份非常平均的创业团队多数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关键时刻没人担责任;如果股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这个人犯晕的时候别人没法制止。第三个是要有一大帮员工。作为带头大哥,最主要的是需要掌握两个要素,第一要有资源。当公司一分钱都融不到的时候,要拿自己的钱维持公司至少6个月的运转,给员工发基本工资和基本的市场运转支出。第二必须要有胸怀。能给容纳联合创始人的不同意见,然后综合出一个符合市场的方法。联合创始人必须是在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每个人必须要能给独当一面,才能打造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团队。团队是有组织,有分工的,一堆人凑在一起不叫团队,叫群众。

   张刚问②:

   如果确认资本市场可以助力双创的话,那么如何助力是最好的?

   赵忠义:资本市场是加速器和放大器

   资本市场是创业的加速器和放大器。虽然我们强调团队很重要,但是团队如果融不到资也只能是死在沙滩上。要持续地有资金注入,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退出渠道也不行。因为每一个资本都是有期限的,比如一个项目投一年、两年、十年或者二十年……当然如果一个创业项目优秀,资本可以持续进入很长时间,这样就需要资本的接力。比如我第一轮先投,过几年后面有人接上。这样轮番接力就可以支持一个伟大事业的诞生。但是这就必须有资本市场的参与,才能形成一个把短期资金长期化的接力棒。这就是资本市场对创业支持的最主要的作用。从现在意义上看,可以说没有资本市场,就没有创业。

   李浩:分场景地来看待如何推动创业

   资本和双创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资本,现在的双创就是沙滩上的双创;没有双创仅有资本,肯定也是没有意义的。在全世界从产业上来分,就三个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前两年叫嚣的比较厉害,说有金融业。虽然我从事金融十几年,但是在我眼里从来没有金融业,金融业其实就是服务业。金融是为企业服务,为实体服务,为双创服务。第二,如果双创能够插上资本的翅膀,可能飞得更快,这也是我为什么讲资本是比较关键的。这句话是看放在什么语境下。结合这个语境,我认为资本很重要。如果仅仅谈双创,人才、战略等要素都很重要。

   资本是双创的动力,双创要把握方向,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有三个机会和机遇,在现有的政策背景下,可以把双创和资本相结合。第一个是人民币全球化。比如我们今天这个创投峰会,我们引入国外的投融资机构,也邀请了台湾的同胞,同时我们把北上广深的专业人士聚在一起。第二个,利率的市场化。第三个,资产证券化。我们崇尚单兵作战,崇尚时代英雄,但是我更希望大家学会运用资本的力量。

   张指浩:分场景地来看待如何推动创业

   从我个人角度其实我不太愿意提资本这个词,更愿意提资金,因为可能是做早期天使投资,所以我还比较有情怀一点,到了资本市场,确实它很多时候和创业者的方向和战略,或者说思维方式还是不太一样的,大家考虑的角度是不太一样的。可能从创业者角度希望做一个毕生的事业,从资本的角度来考虑是如何有更高的回报。所以其实从方向上来讲,本质上不一定完全一致性那么好。但是我认为资金这个事情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资金的方式方法,更好地配给资源,把资源的有效性配置得更好。

   所以,如果资金密集的地方,那一定是创业或者创新最有可能发生和发展得更好的地方。但这个东西也是相辅相成,光有资金没有人,没有创业者,基本上也没有用。你看在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很好,所以资金都在房地产业,最后发现是不是还得找点别的出路,又到了双创,创新创业。

   在美国硅谷也一样,其实硅谷就没有创业咖啡这一说,但是咖啡天然的就存在,就是因为这些大公司的中高的产品经理以上的人经常就会聚合到咖啡厅来聊天、探讨创业、探讨创新。所以有的投资人就潜伏在这个咖啡厅里面,看到这个项目想法还不错,就给点钱。中国环境跟他们稍微有点不同,我们确实有大量的资源,包括政府快速地推动,造就了今天的繁荣的孵化器,繁荣的创业咖啡,各种和创业相关的服务平台。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应该就是通过资金的这种方式做好资源的最有效的配置,使创业或者创新能够快速地发生和发展。

   资金使用上有时候我们也判断,比如说这点钱不够创业者把这件事做成,我们就一定不会只投这点钱,所以也不完全像资本或者资本家的方案说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可能我们还是更多地去考虑这个市场和事业,这件事情这点钱是不是足够他成长起来,如果不够的话,我们应该想别的办法把资金凑到一个数量,才有可能把它推动起来。当然我们也害怕有些创业者,因为给的钱多,导致创业的失败,因为他其实不知道怎么花钱,也不知道怎么规划这些钱,所以其实会根据案例,就是Case by case地看,究竟是给多少钱,给什么样的钱更适合一个创业团队的发展。所以我的观点应该还是要分场景地来看待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要素来推动创业。

   孟祥昇:清算日子到了,才能真正有效支持双创

   这个题目非常宏大,我就从常识的角度思维,说几句老实话吧,其实就像上面号召建设核心社会一样,必然是因为现实社会中存在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所以你才提要建设和谐社会,那我今天在这儿呢,来讨论资本市场如何促进双创。我想也是因为目前的资本市场对于双创的支持力度或者说本身支持的机制就是有问题的。我个人觉得呢,如果从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或者更近的一点,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年底这个货币放水以来,实际上我们的资本市场,或者更广义地来说,金融系统,我说的金融系统也包括地产在内,地产如果你把它当做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你不把它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很多的中国现象没有办法解释。从我们近八年以来,或者十多年以来的金融系统一个明显地倾向于什么呢?简单地总结就是脱实向虚,或者就是说金融玩地产,地产玩金融,自己玩自己。通过不断地推高资产价格,搞这样的一个金融系统内部的空转交易,那么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都是严重不足的,你指望它支持双创,在逻辑上我觉得有很大的问题。什么时候能够支持双创呢?跟否极泰来的道理一样,你只有等到金融系统自己玩自己这游戏玩不下去了,它的资产泡沫崩溃了,才真正有可能回到实体经济上来,回到支持创业创新上来,我觉得这个时机应该就已经快逼近了,我相信今年到年底大家可以看一下上市公司的财报,应该有银行亏损,那么P2P平台应该还会有大量跑路,信托计划应该开始批量地出现不能刚性兑付。我们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会大批地违约,就是说现在这个资产端跟负债端已经出现了价格倒挂的现象,为什么大家还能把这个游戏玩下去呢?无非就是跟庞氏骗局的道理一样,你不继续玩就会迅速地崩盘,但是总有一天清算日子快到了,我相信只有在金融部门做出大的调整或者说资本市场泡沫挤出之后,你才能真正有效地来支持创业创新。

   建议:简单来看,我们股权投资来到一个冬天,更长期来看,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有几个重大的危机,比如说人民币的贬值,资产价格破灭,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甚至长期负利率,只要这三件事出现一件,投资人的估值至少腰斩,今天投资的项目无论投了几轮投了多少钱,B轮也得死亡。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都处在一个大的风险期,这个时期大家可以像下围棋一样,先看一看,不要太着急。

   陈永峰:作为投资,双创是恰逢其时的事情

   我接到题目的时候,我刻意把2015年国务院发的鼓励双创这个文件看了一遍,看完一遍呢,感触很深,因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比较竞争激烈的事情,但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也是正好缓解大学生就业的这个问题。而且项目发展确实也需要一些企业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作为资本方,投双创我认为现在这种大势底下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一个呢,现在很多新兴行业和一些互联网的高科技等等,技术革新非常快,而且占有市场也比较快,规模逐年在递增。但是由于他们本身缺乏资金,在研发或者市场扩张这些方面都需要资金的助力。那作为投资方呢,在这个时候能够给双创企业给予助力,使这些新生的企业可以更好更快地发展。也对我们这种投资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有了更多的投资标的,并且尤其是上市企业,这些年上市企业应该说批复的比较少,而且新生的这些企业恰恰为后期上市提供了一些资源,也就为我们投资人提供了一些投资的标的,这样我觉得作为投资双创是恰逢其时的事情。

v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