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投资热潮来临,马云刘强东争相投资 收藏

联袂网 ·  次浏览  · 2017-09-30

2017年新零售新动作不断,新零售轰轰烈烈发展至今,已然成为创投圈最火热的风口之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利店、无人便利店等话题都曾热度无两。



新零售就是被创业者和资本蜂拥追逐的是无人货架,这是悄然出现在写字楼办公室内的一个个货架,上面往往陈列着各式零食、饮料和方便食品,员工可以自助付款取货,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其他的方法支付。


这被认为是无限靠近消费者的零售形式,顾客可以在办公室场景中更便捷地买到商品而不用去超市或者是便利店。相较于无人便利店,无人值守货架几乎没有技术门槛,选品相对简单,供应链相对较轻。


“设想一下,早上你去上班没有来得及吃早餐,或者是下午想买个零食下午茶,这时你的办公室里就有一个零食货架,500米外有一家便利店,你会怎么选?”除了更近,陪伴时间更长,也被认为是无人货架的一大优势。上班族每天8小时甚至超过8小时的时间在办公室,放入办公室且无人值守的货架们对上班族的长时间陪伴,足以体现了它们的商业价值,更不要说无人货架省去了租金成本和部分人力成本。


这种小而轻、低成本、低壁垒的模式似乎刚刚投入市场,就迅速得到市场和资本的认可。


据媒体统计,从8月无人货架项目迅速兴起至今短短两个月里,这一领域已被披露项目已经超过三十家,累计投资金额超30亿人民币,其中动辄单笔融资金额过亿。


尽管无人货架目前正在风口之上,但不少投资人对于热点的评价仍然相当冷静。“这个生意门槛有点太低了,所以短期内很多公司入场。”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分析。


“无人货架的项目现在都比较新,没有经历过市场的考验。许多项目所谓的流量变现,没有有效的历史数据,现在还很难说,需要在实践中把握。”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说。


办公室迷你零食吧最“性感”的地方在于把便利店一部分的品类搬到写字楼的楼上去,这样的场景离用户更近。因为这是一个人不动货动的场景,实质对选品、运营、供应链等零售基础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并预言,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将没电商只有新零售。其实,马云所谓的“新零售”是将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进行深度融合,加上更注重仓储的现代物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实现营销、渠道和供应链线上线下贯通的业态重构。


刘强东则喊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和“智能零售”的提法,认为互联网电商只是改变了零售业的交易端。他预言,未来“物联网+智能”将会在零售业供应端发力,而零售业的基础依旧是成本、效率和体验;“智能零售”的协同则建立在感知、互联和智能三大技术基础上,通过零售基础设施的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实现零售的“无界”(多元多变的宽度)和“精准”(个性化需求的深度)。


“新零售”和“智能零售”其实异曲同工,基本的路径都是四个,一是通过资本并购、参股或联盟的方式,与具有市场互补关系的实体渠道和零售巨头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利用连锁门店的地理优势和体验感,将线上资源引流到线下,并减少“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复杂性;二是构建与线上线下、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匹配的仓配物流及供应链体系,实现“以储代运”和“以拨分储”;三是面向传统电商覆盖率最低的实体社区便利店或夫妻店,建立一体化网络零售平台,扩展未来市场;四是建立实体连锁体验店,不断优化客户需求和迭代商品,同时用线下客户黏性引流到线上。


然而,“新零售”和“智能零售”远没有达到线上线下融合,只是关注了交易端和供应端,缺乏对消费端的关注,规模品牌电商在运营中积累的网络零售大数据并未在线上线下融合中充分发挥作用。

标签:


v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