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内容社交大混战,知乎机会在哪? 收藏

联袂网 ·  次浏览  · 2017-08-31

今日头条刚为微博内容抓取事件撕逼完,又爆出了挖角知乎大V,战火硝烟四起。

但今天要聊一下故事背景。因为几天前,知乎才刚推出了一个看起来像“脱水版微博”的新产品“想法”。看起来,“想法”确实是一个对微博、今日头条等等平台,都构成威胁的新产品。挖角知乎大V一事,据传发生已有大半年,突然在这个时间点爆出,感觉很有深意。



一直以来,知乎的定位都是“知识分享和社交平台”,社交并不算是知乎的核心。在提及社交的时候,知乎更多是基于内容的分享,通过帮助用户获取知识,继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换句话说,知乎的核心一直是内容,是帮助用户分享和获取知识。

这次,以优质内容分享为核心的知乎,是要切入全新领域做社交了?从知识分享到短内容社交,知乎背后意图到底是什么?跟今日头条、微博、朋友圈这些平台相比,知乎的做短内容的底气和优势在哪里?

短内容生产是有价值的场景

“想法”推出后,舆论迅速将其对标twitter,朋友圈,微博、今日头条……各家观点与微博CEO王高飞如出一辙:

“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然后等到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但知乎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做短内容生产了。

2015 年 3 月,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便曾透露出有意做知乎用户自己的朋友圈,只是一直没有上线。而知乎产品负责人孙妍也认为,对知乎来说,短内容也是创作的一种方式,一样可以产生有价值的讨论氛围,尝试短内容并不意味着自己变得更重视社交。

为此,知乎曾试水“分享”功能。在“分享”功能之下,用户“分享”的短内容,会跟“回答”,“文章”,“专栏”一起进入首页时间流。对于这个尝试,孙妍最后是这样总结的:

  • 在知乎,即时、轻量的分享需求真实存在,并且能够产生很多优质内容;

  • 相较其他内容分享平台,专业、领域的思考分享,在知乎会极大概率地获得更多积极的讨论与互动;

  • 与问答、文章的混合分发,与现有首页的阅读预期不完全契合。在某些场景中催生了不太合适的内容。

简言之,短内容确实可以产生有价值的讨论,但因为“分享”里的内容与其他长内容混杂,互相干扰,用户体验打了折扣。也可以说,“想法”其实是升级改良版的“分享”。

孙妍认为,基于关注关系决定分享内容的逻辑,即便是同样的即时创作和分享工具,知乎的用户使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也认同这一说法。他说:“短内容生产是有价值的场景。短内容信息流最重要的,就是把发布功能做好,阅读体验做好,其他功能都不做。”

从知乎公司内部对这件事的描述来看,知乎“想法”虽然确实用了twitter、朋友圈、微博、今日头条的表壳,但其背后的深层目标还是做有价值的内容生产。

  • 其实,认为知乎在抢微博的生意,将精力转向社交之类的观点,可能都低估了知乎对于这款产品的期待和野心。

  • 从“问答”,到“文章”“专栏”,再到“知乎 Live”,知乎一直在试图构建完整的知识分享生态链。

  • 而“想法”的出现,其实是补全了用户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信息,分享知识的生态链的关键一环。



知乎做短内容,差异点在哪?

新版知乎改变的,不只是一个新“想法”。

首页包含“动态”、“热门”和“发现”三大块:

  • 用“动态”满足用户对于个人兴趣的内容需求

  • 用“热门”推送知乎热议话题

  • 用“发现”将精选内容单独拎了出来



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在所有做内容分享的平台上,目前最盛行的方式,就是基于用户的个人兴趣,通过算法+关注的方式,来不断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但它的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用算法,用大数据,不断过滤自己能够获取到的信息,让信息获取更便捷。但这件事的悲剧在于,人们将只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不由自主地变成井底之蛙。



反过来看,其实算法+关注的方式,让用户能不断获得自己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确实是目前各大平台最擅长,最成熟,也最常规的方式。但如果知乎只做到这一点,别说抢微博的生意,基本上可能谁的生意他们都抢不到。对这一点,知乎显然还是心里有数的。

在知识分享这件事上,让用户能不断刷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远不是这件事的终点。而通过为用户推送有用有趣的精选内容,让用户有所收获,拓展认知边界,这是“发现”的用意。

“想法”同样是如此。通过“推荐频道”、“很有想法”和“为你推荐”等不同板块,知乎不断为用户推送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解决了仅仅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这件事所带来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是在用运营+算法的方式,来维护社区氛围和内容调性。

用户用朋友圈聊生活日常,用微博围观八卦新鲜事,用知乎做什么?孙妍认为,在知乎的场景下,分享生活日常,围观八卦,都不符合社区原本的关注关系和分享氛围。但基于用户兴趣的认真、专业的讨论和分享会很自然。

在此基础上,短内容能获取用户更多时长,产生更多新内容,也会有潜在的商业化能力(虽然目前还没有广告),这才是知乎做短内容社交的机会和价值所在。

当然,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新版本全面开放之后,如何让新用户尽快融入知乎的社区氛围,告诉用户如何正确使用“想法”的分享和沟通功能,并持续地维护好社区氛围和内容调性,可能是知乎不论是首页的社区主站,还是新的“想法”功能之下,都将面临的挑战。



v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