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袂网 · 次浏览 · 2017-04-01
对未来,任正非预判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智能社会,深度和广度还想象不到。
智能社会不是以一般劳动力为中心的社会,没有文化不能驾驭。若这个时期同时发生大规模雇佣“智能机器人”,两极分化会更严重。这时,有可能西方制造业重回低成本,产业将转移回西方,中国将空心化。要争夺这个机会,就要大规模地培养人。
对现况,任正非直言不讳其迷茫,“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打破这一困境,走出前途茫茫,任正非给出的药方是:坚持科技创新,追求重大创新。
关于未来,任正非大胆预言: 4K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4K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
和往年一样,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再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向合作伙伴讲述了腾讯对开放“新生态”的思考。
pony在《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强调:
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建的新生态正从“一棵大树”成长为 “一片森林”。
合作伙伴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正在迭代。
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生态空间将大规模扩容。
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讲,我理解新的增长动力就是希望靠“互联网+”,让互联网和每一个行业结合来提升运营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地、高速地增长。但是国家靠互联网推动经济的增长,而移动互联网本身的增长我们现在已经看到瓶颈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互联网靠什么来保持它持续地、高速地增长。最近几年其实这两个词都是非常热的: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云计算。所以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不是大数据,是不是云计算?我的答案:不是。那是什么?是人工智能。
第一个新:新零售。 马云认为,未来10年、20年,新零售将取代电子商务这一概念,这是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新的零售业,这个模式将会对纯电商和纯线下带来冲击。
第二个新:新制造。 未来的制造业用的不是电,而是数据。个性化、定制化将成为主流,IOT的变革将变为按需定制,人工智能是大趋势。
第三个新:新金融。 金融业过去是二八理论,未来是八二理论,如何支持80%的中小企业和年轻人将成为重点。互联网金融会使金融业变的更加透明,更加公平。基于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才能做到真正的普惠金融。
第四个新:新技术。 移动互联网之后,所有基于PC的技术都将被移动化,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诞生创造了无数想象。
第五个新:新能源,就是数据。 数据是人类第一次创造了资源,与衣服不同,数据人家用过你再用会更值钱,是越用越值钱的东西。
在线的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人类的想象。但是我们可以依靠王坚博士的“在线三定律”,来判断一个新生事物是否符合未来。
定律一:每一个比特都在互联网上;
定律二:每个比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流动;
定律三:比特所代表的每个对象都是在互联网上可计算的。
张一鸣
今日头条创始人、CEO 张一鸣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开启互联网新未来”论坛上发表了“信息平台的智能浪潮”的主题演讲。张一鸣表示,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今日头条“是把算法、工程、产品、运营这几个方面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结合得最好的一家公司”。
在演讲中,张一鸣披露,今日头条写稿机器人创作的稿件,在奥运期间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击率,阅读率甚至高于一些记者撰写的稿件。此外,今日头条的头条实验室还在探索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
他说,一提到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大家就会想到个性化推荐,但实际上人工智能在头条的应用远不止这些。今日头条是内容的创作以及分发平台,至少有4个环节是跟人工智能的算法非常相关。就是创作、分发、讨论,还有一部分可能读者不太会直接看到,就是低劣内容的筛选过滤。
他一次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进入了L型新常态,为什么还涌现出那么多十亿美元乃至百亿级美元的独角兽,他们身上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中国最成功的独角兽公司,像滴滴,饿了么,神州租车,这些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这些成长型企业的指数级增长有什么特点?
他们都有以下5个突出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品类或特性,都找到了一个差异化的品牌价值,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2.抓住了特定的时间窗口;
3.在时间窗口中采取了饱和性攻击;
4.都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独特的心智优势,比如说滴滴等于专车,神州等于租车,饿了么等于外卖,几乎都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了全新的一个词;
5.都是在主流人群中形成了品牌引爆。
这五个要素,是今天中国成长型企业最后实现指数级增长的一个共性。
技术、商业模式不是壁垒,真正的壁垒是你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造的时间窗口中采取的饱和攻击,令你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个品类或特性。品牌的认知才是护城河,这才是一个去抵御未来陷入同质化价格战的重要利器。
文章转自 投资界
v0531